孜孜不倦,篤行不怠丨水富市醫共體召開《醫?;鹗褂帽O督管理條例》宣講和DIP技術培訓會
2022年11月11日,水富市醫共體總醫院組織召開《醫?;鹗褂帽O督管理條例》宣講和DIP技術培訓會。醫共體各醫療機構負責人、分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科主任、護士長及未值班的醫務人員參加了會議。
培訓會上,醫共體理事、總醫院副院長湯曉碧傳達學習了《云南省醫療保障 云南省財政廳 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云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22年國家醫?;痫w行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方案的通知》(云醫?!?022〕112號),對《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2022年昭通市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進行學習培訓,開展了欺詐騙保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并重點根據《國家醫療保障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技術規范(1.0版)》和《昭通市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昭通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專家(朱艷、祖維智)分別就DIP技術運行邏輯和運行病例進行了分析,提升大家對DIP運行的理解。
醫務科、病案室分別就DIP運行的核心要素:臨床路徑、病案首頁填寫、編碼、結算清單、上報時間等進行培訓。
醫保辦就醫保智能審核和醫保在各地飛行檢查中發現的違規問題進行解析,進一步促進政策理解,指導大家全面自查自糾。
培訓中,各講者通過PPT以圖文的形式,把技術理論與操作實踐進行有效的總結,再結合真實的案例進行比對分析,切實提升了我市醫共體成員單位對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 的認識,為下一步扎實推進DIP工作奠定了基礎。
會議最后,醫共體常務副理事長、總醫院院長要求各醫療機構:一是要提高站位,強化擔當意識,全力推進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二是要加大欺詐騙保、違規使用醫?;鸬木窘逃妥圆樽约m,以規范診療行為;三是要抓住重點,強化政策理解。各醫療機構要把本次培訓的內容在機構內進行再培訓,要達到人人知曉DIP運行的基本邏輯原理。梳理清楚“醫療收入與DIP付費”的關系,建立“循證醫學與合理診療”的對應關系,構建“支付標準與內控平衡”的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四是要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各醫療機構要重點圍繞病種建立臨床路徑,為就醫患者提供合理必要的醫藥服務,實施合理診療、合理收費,不斷提高醫?;鹗褂眯?,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提升群眾就醫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五是強化病種、病案管理,構建市鎮村醫療機構分級診療、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各醫療機構、各科室要主動分析“核心病種、綜合病種、基層病種”目錄,梳理清楚并建立本醫院(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疾病目錄,特別關注“重點支持病種、臨床路徑病種和中醫支持病種”,結合市域外就醫情況,做好能力提升規劃,開展好技術引進、人才進修學習計劃,全面提升水富市域醫療機構診療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市外就診率。
DIP科普:
DIP是按病種分值付費的英語(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簡稱。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方式,昭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昭通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國家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昭政辦法〔2021〕24號),意在充分發揮醫保支付方式在調節醫療服務供需行為、促進醫療機構降耗提質增效,確保醫?;鹗罩胶?、促進醫療保障制度健康可持續方面的重要作用。DIP的原理如下:
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總額預算管理制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在綜合考慮各類支出風險的情況下,合理確定醫??傤~預算指標。把項目、病種、床日、日間手術等付費單元轉換為一定分值。年底根據各醫療機構所提供服務的總分值以及全市醫?;鹬С鲱A算指標,得出每個點數的實際價值,按照各醫療機構實際分值付費。
二是建立科學完善的病種目錄庫及病種分值標準。建成體現本地疾病與應用特征的核心病種與綜合病種目錄庫。根據全市前3年全樣本數據病例測算平均醫療費用,確定病種分值。
三是建立高效管用的醫?;鸾Y算模式。按照“總額預算、病種賦值、月預結算、年度清算”的原則,與定點醫療機構按 DIP支付方式進行結算。
四是建立智能高效的醫保信息支撐系統。通過軟硬件部署,建立本地DIP數據中心,開展醫保信息系統數據庫動態維護、編碼映射、接口改造等,完善DIP支付系統。
五是建立標本兼治的醫?;鸨O管體系。通過出臺《昭通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實施辦法(試行)》、《昭通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績效評價考核辦法(試行)》等配套政策,加強基于病種的量化評估和重點病種監測,防止組別高套、誘導住院、分解住院、降低服務標準等行為。完善事前提醒、事中監管、事后追溯的醫?;鹬悄鼙O控信息系統。
六是建立多方參與的改革試點專家團隊。采取專職、兼職等方式相結合,組建包括醫保經辦和醫院臨床、醫保、醫務、統計、信息、病案、財務等專家隊伍,成立專項工作組。
以此,形成以成本控制、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等指標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評價體系和支付保障體系,推進“醫保、醫藥、醫療”聯動,逐步形成“政府、醫院、群眾”三方滿意的支付方式改革。